序 坊主-《长安:青莲剑歌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蝉声鸣叫的午后,狭窄小巷里的机关工坊中,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。

    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,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

    李白仰头,看着挂在墙上的诗篇,得意的指挥:“来,大家跟我再念一次!”

    在临时搬着箱子组成的台子下面,那些昂头仰望的孩子们眨着眼睛,在李白的指挥之下再次朗诵了起来。

    在确定了那十几个孩子充分读熟了之后,李白满意的点头,然后继续讲解道:

    “这一首思乡诗,形象生动的表示了诗人客居长安,思念故乡的心情。前两句看似平铺直叙,描写景色,但实际上是为后面的乡愁和思念做铺垫。

    从举头到低头,短短两句话,倒进了游子的离愁和孤独。希望大家和我一样,能够深入体会和欣赏诗人的才思。

    今天的功课,就是把这一首是熟读背诵,回家默写一次,还有不会的字么?我来教你们……”

    台下的孩子们一时愕然。

    有大胆的孩子竟然忘记父母的叮嘱,向着台上扮鬼脸:“略略略,李白先生自己吹自己,不害臊!”

    “明明是刚刚做出来的。我都看见了。”

    有扎着冲天辫的孩子指着纸说:“墨还没有干呢!”

    “这、这不是诗。”

    咬着指头的孩子吸了一下鼻涕,结结巴巴的说:“诗,诗不是这样的。爸爸说那些花里胡哨看起来辣眼睛又看不懂的东西才是诗。”

    其他的孩子回想起以前先生们所教的东西,纷纷点头:“对啊对啊,太简单了!”

    李白顿时无奈。

    并没有恼怒,反而走下讲台来,捧起那几个冲自己做鬼脸的小孩儿的小孩儿,狠揉了一通,才笑着说道:“不,这是诗。”

    “靠着佶屈聱牙和生僻字来彰显自己的能耐,那是最下等的诗。最好的诗,应该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的诗才对。”

    他说,“能让人看懂,能让人体会到自己的心情,能够让人体会最美好的梦想和最真实的你,只要能达到这一点的要求,就是诗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知道了,这是一首想家的诗呀。”有孩子问,“先生也会想家么?”

    李白抱起了啃指头的孩子在自己怀里,替他擦干鼻涕之后,认真点头:“是呀,先生我这么厉害,其实也是会想念故乡的。”

    “故乡是什么?”有孩子问。

    李白想了一下,认真的回答:“故乡就是你出生的地方,不论去到哪里都会思念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“那、那我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李白怀中的孩子昂头,仰望着他,“妈妈说,我家是从安乐坊来的,可安乐坊也不知道去哪里了,爸爸和妈妈也都很想念它。我觉得那一定就是我们的故乡了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呢?”胆大的女孩儿问:“先生的故乡在哪里?”

    “在云中哦,很远很远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李白微笑着回答:“很远,但又很美,再美的海市和蜃楼都比不上它。不论要走多久的路才能去一次,也不会让人觉得可惜。

    那里有很高的山,还有很大的湖,很宽广的荒野看,有很厚的云像是被子一样盖在大地上,被阳光照亮之后,就像是传说中的天阙一样。”

    他停顿了一下,想了一想,将孩子们聚集起来,“来,再教你们念一首……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,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”

    于是,朗朗的读书声再次响起。

    当荀青他们回来的时候,看到的便是这样的场景。

    在庭院里,和孩子们闹成一团的李白身上已经脏兮兮的了,白衣沾满尘埃,可笑容却和那些孩子别无二致,纯粹又愉快。

    “李白先生竟然真的能带孩子?”来接孩子的父亲愕然感叹。
    第(1/3)页